【公益项目】“行走”的环保,流动的社区家庭

榆林 更新于:2025-04-22 13:46
  • 魔法海风0K
    <福利家·幸福+>

    家风传承行动第3节

    绿色环保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帮助隔代养育家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为儿童塑造更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2025 年 4 月 19 日,由榆阳区民政局支持、榆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承接的2024年五社联动《“福利家·幸福+”家风家教文化倡导项目》家风传承行动第三节之“见‘圾’行事,分‘投’行动”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在金沙生活垃圾转运站和榆林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厂)顺利开展,项目执行团队,爱心志愿者、社区儿童及家长朋友们共计38人一同参与。

    别样之旅

    1

    出发啦

    前往途中,项目负责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此次活动的内容、目的及活动期间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了安全出行以及参观礼仪。社工利用趣味图片和模拟实物,启发大家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常见垃圾类别归属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等绿色环保知识。此环节的设计让儿童们积极活动,增加了儿童对环保知识的储备力量,调动了儿童的活动参与度。

    第一站

    满载着孩子们期待与好奇的巴士缓缓驶入金沙路生活垃圾转运站。刚下车,孩子们就被眼前整洁有序的工作场景所吸引。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有序佩戴好口罩,开启了探索之旅。

    “原来我们每天扔的垃圾是这样被‘打包’的!”在监控室电子屏幕前,孩子们亲眼目睹了垃圾压缩的完整流程:收集员将分类后的其他垃圾倒入封闭式压缩设备,机械推头通过水平压缩将松散垃圾挤压成紧实的立方体块,压缩后的垃圾块体积减少约70%,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据转运站负责人介绍,这种分体式压缩技术不仅能防止污水渗漏,还能通过负压系统控制异味扩散,确保周边环境洁净。

    第二站

    随后,带着“垃圾最终变成了什么”地疑问,大家共同来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刚进入科普展厅,孩子们就被丰富的内容所吸引。

    现代工业景观让孩子们惊叹不已,他们了解到垃圾经过不同的工序最后演化成气体、发电材料、炉渣、不可处理材料(深埋并永久封存)。在可视化监控室,技术人员展示垃圾焚烧发电的实时数据:"每吨垃圾可发电450度,足够三口之家使用一周。"透过玻璃幕墙,机械臂精准抓取垃圾投入焚烧炉的场景,让"放错地方的资源"有了最生动的注解。

    返程途中,车厢内洋溢着热烈讨论声。社工趁热打铁,组织开展了“给垃圾安个家”互动游戏。孩子们积极抢答垃圾分类问题,“今天我才知道,处理垃圾需要这么多科学步骤,以后我要做好垃圾分类,还要告诉爸爸妈妈节约资源!”、家长们纷纷表示“我回去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作用”、“我们一起守护环境”等。

    本次活动是“家风传承”系列活动的首场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眼见为实”的体验式教育,不仅让孩子们掌握垃圾处理理论知识,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实践,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培育环境保护意识,真正践行“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工作理念。接下来,项目团队愿携手更多社会力量,扎根社区、立足居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沉浸式体验主题活动,持续深化家风家教建设,助力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