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榆林日报】
6月13日晚,榆林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榆林城区东沙文体馆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榆林市文旅局主办,市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心、市文化馆承办,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全市非遗保护成果与传承活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随着热闹欢快的陕北大秧歌《吉祥秧歌》开场后,活动首先致敬非遗守护者,为全市新增的17名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颁发证书。截至目前,榆林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为12项、66项、211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依次为15名、85名、413名。


“我从事清涧伞头秧歌的传承、挖掘、弘扬已经53年了。这次又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认为这不是我的终点,而是新起点、新希望。今后,我要继续努力,培养更多的徒弟,使这一非遗代表性项目代代相传、永不流失。”清涧伞头秧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曹宏信说。


活动中,由非遗传承人等表演的陕北民歌、榆林小曲、清涧道情、清涧伞头秧歌、府谷二人转、陕北说书、子洲唢呐等节目轮番上阵,让整场演出亮点频现,为广大市民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

现场还设置了“非遗市集”区域,通过展示展销榆阳干炉、靖边剪纸、佳县泥塑、子洲面花等非遗产品,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非遗保护科副科长王建秦说:“榆林非遗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近年来,榆林通过常态化演出、非遗小剧场演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把非遗保护成果持续面向广大市民宣传弘扬,激起大家保护传承非遗的热情。目前,多姿多彩的榆林非遗文化,正在传承和发展中迸发出新活力、焕发出新光彩。”
记者 郝彦丰 崔瑞妮
编辑 刘雅娇 校对 谢婷 责编 李治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举报
